张家港市江帆小学
年6月1日下午,由中共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主办的“传承薪火,守望家园”张家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校园启动仪式在张家港市江帆小学隆重举行。中共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陈世海,市社科联主席钱晓东,市教育局副局长钱洁雅,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市文化中心管委办主任孙建忠等领导,以及市文广新局相关科室、市文化馆有关人员,各区镇文体服务中心负责人及非遗联络员,张家港市部分“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江帆小学的师生代表一起参加了启动仪式。启动仪式上,主持人张璇通报了全市各区镇非遗进社区进校园的活动实施计划,接着乐余镇文体服务中心主任陈忠作了热情洋溢的发言,随后江帆小学校长徐芳发言。港城地方风俗版的“东方好少年”非遗吉祥物“东东”“方方”正式发布。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陈世海作动员讲话,简要总结我市非遗保护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对开展好这项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和殷切期望。中共张家港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市文广新局局长陈世海,市社科联主席钱晓东,市教育局副局长钱洁雅,市文广新局副局长、市文化中心管委办主任孙建忠等四位领导共同触碰启动球,张家港市非物质文化遗产进社区进校园活动正式启动。短暂的启动仪式后,大家一起观看了《莳秧歌》、《偶俚塘桥好风光》、《花好月圆》等三个节目,孩子们精彩的表演,形象地展示了非遗传承的魅力和希望。市文化馆东方好少年艺术团邹柯雯、徐俊涵演唱的根据河阳山歌的音乐元素创作的获奖歌曲《莳秧歌》。塘桥中心小学带来的唱春《偶俚塘桥好风光》。文化馆文化志愿者满佳鑫辅导的江帆小学少儿阮乐团带来的小阮齐奏《花好月圆》。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传统文化放异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历史的传承、文化的积淀、精神的传递。板式风筝、对称剪纸、后塍竹编、河阳山歌这些传统文化项目背后,都有动听的传说。传承人现场教授制作过程,孩子们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师生们积极参与互动,感受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魅力。后塍竹编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张家港,活跃着一大批篾匠,他们技艺精湛、手法娴熟,编制出的竹制品备受青睐。你瞧,三(1)班教室里,后塍竹编的传承人正在教孩子们编竹编呢。每个孩子六根竹条,爷爷手把手教孩子们最基本的“六角眼”,孩子们目不转晴地注视着,只见爷爷手上的竹叶上下翻转,不一会儿,作品就展现在孩子们眼前,引来他们的阵阵惊叹与欢呼声。爷爷精湛的技艺,使孩子们瞬间成了他的“小粉丝”,纷纷围着他求教。爷爷正在耐心指导呢。你们说,我的手巧吗?对称剪纸剪纸是中国最普及的民间传统装饰艺术之一。在三(2)班的教室里,一张张彩纸,经过两位传承人剪刀灵活的剪、转、挑,瞬间成为一张张动人的工艺品……看得孩子们也跃跃欲试,亲身体验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趣两位奶奶边讲解边教授,在奶奶们地细致指导下,一个个喜字完成了。当同学们笑盈盈地手捧自己的作品时,真正地爱上了这门手艺,纷纷表示要和家人分享自己的所得。板式风筝“同学们,制作风筝首先要将竹篾削得同等均匀,然后固定在木板的图案上拉直成型,接着,将风筝面料上的图案线条与竹篾的骨架粘合,初样就形成了……”听,三(3)班教室里,板式风筝传承人在向学生们传授扎制风筝的手艺呢。活动中,孩子们一双双好奇的眼睛地看着两位传承人爷爷,爷爷用丰富的肢体语言讲述了风筝的制作过程,并且现场演示风筝可以发出声音,孩子们听后赞叹不已。随后学生们提出疑问,两位传承人爷爷都耐心讲解,孩子们收获多多,都表示要去深入学习这门技艺呢。河阳山歌河阳山歌,我国最古老的原生态民间歌谣。你听,三(4)班的课堂里传来动听的歌声。非遗传承人现场教孩子说方言、唱河阳山歌,曲调高昂而悠长。孩子们一句句认真地学着,在边唱边演中,种下传承的种子。非遗传承人的现场讲解、制作让孩子们大开眼界,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快乐在江帆小学校园荡漾。通过非遗知识宣传,非遗项目技艺展示,给我校师生带来了一场丰盛的非遗文化精神大餐。我们心向往之!作为学校,我们也会积极寻找、适时引进合适的非遗项目,让历史走进孩子的生活。
供稿/蒋丽萍、葛小霞
小编/葛小霞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