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创下连续优良天数最好成绩中国江苏网
这两天,苏城天空真是太美了!截至今天(11月18日)下午1点,空气质量一级优。“苏州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提升既得益于持续有效的污染减排,也得益于科学全面的精准研究分析、对症下药。”苏州市大气办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道,苏州聚焦能源、产业、交通、建设、农业和生活六大领域,加快推动“四大结构”调整,深化秋冬季大气污染防治,不断提升长三角区域大气协作水平,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实现了环境空气质量的持续改善。
连续52天优良
创下有记录以来连续优良天数最好成绩
日前,江苏省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指挥部办公室发布了年10月份各设区市环境质量约束性指标目标任务完成进展情况,以及环境空气排名靠后站点清单和水环境突出问题断面清单。从公布情况来看,苏州实现了PM2.5浓度和重污染天数“双下降”,优良天数比例、群众满意度“两上升”的总体目标。
来自苏州市大气办数据显示,今年1-10月,苏州市PM2.5浓度为31.0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为84.3%,均达到了省下达的同期考核目标要求。空气质量保持连续52天为优良,创下了有记录以来连续优良天数的最好成绩。预计到今年年底,苏州市能完成省确定的PM2.5浓度36微克/立方米,优良天数比例81%的考核目标。
摸清了本地污染状况
有序推进精准减排、精准治污
去年以来,苏州充分发挥与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大气环境质量优化提升战略合作的优势,进一步强化对本地污染源的分析研究,通过为期一年的高时空分辨率颗粒物、VOCs源解析和污染清单调查,基本摸清了本地污染状况,最终确定了以严控硝酸盐为主,兼顾硫酸盐、铵盐和二次气溶胶的PM2.5控制,以及以工业挥发性有机物和高污染机动车污染治理为手段的臭氧控制两个符合苏州实际的大气环境治理方向,并针对性的制定实施了一系列科学精准的治气举措。
今年以来,苏州在工业、小散产能、机动车、扬尘治理四大领域推进精准减排。截至目前,全市3家钢铁企业已全面完成超低排放改造,今年正在推进实施超低排放监测评估,目前已完成前期预评估工作。沙钢集团按照前期生态环境部大气司现场督查要求,加快了项目推进进度,目前已完成有组织排放和清洁运输评估整治,完成率达到80%以上。全市累计共排定实施VOCs治理项目超家,减排量超4万吨。累计整治淘汰燃煤锅炉余台,其中淘汰10-35蒸吨/小时燃煤锅炉超台,大幅降低了燃煤污染贡献,秋冬季大气环境质量明显改善。淘汰小散产能方面,苏州已连续开展三轮“散乱污”整治,累计整治“散乱污”企业5.35万家,关停涉VOCs小散企业上万家,整治数量居全国首位。全市累计淘汰高污染车辆9.7万余辆,发放补助3.9亿元。港口码头国一、国二水平运输车辆全面实现淘汰,国三水平运输车辆淘汰30%以上。汽油年销售量大于吨的加油站全面完成油气回收在线监控系统建设。高排放柴油车路抽检超标率已从最高22%下降至8%。此外,苏州市政府出台实施工地扬尘防治若干意见和工作标准,明确工作任务,厘清治理责任,全市重点建设工地特别是管线施工工地扬尘治理水平明显提升。区县一级全面配备道路积尘走航设备,严密监控道路扬尘突高区域,强化冲洗保洁抑尘。
与此同时,苏州建立政府、环境规划院为主导,地区部门为成员,中国环科院、北大、清华、上海环科院等科研院所为技术支撑的工作专班,邀请全行业60余位国内顶级专家成立战略合作专家库,全方位科学指导支持我市大气环境治理工作,切实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难点问题。
掐断大气污染传输通道
主动迎战秋冬季重污染天气
秋冬季是大气环境治理最重要关键的时期,当前,苏州在减排任务倍增,执法力度加码的同时,围绕六个方面推进治气工作。
据苏州市大气办相关负责人介绍,苏州将严控大气污染传输通道,加大对传输通道上风向的张家港、常熟、吴江专项执法和重点帮扶力度,重点加大电力、钢铁、水泥、玻璃、工业炉窑等高架源排放控制,实施短期深度减排,降低传输影响。同时,加强扬尘控制,重点盯紧管线施工扬尘污染,加大管线施工专项执法和问题曝光力度;常态化定期开展道路积尘走航,强化对积尘高值区域的帮扶管理;推进A、B级和引领性企业门禁系统建设,与苏州机动车平台联网,共享全国机动车排放信息,实现用车大户全天候机动车管理和重污染天气车辆出入门禁应急管控,倒逼高污染车辆淘汰退出。
目前,苏州对照上海VOCs2.0治理模式,全面推进VOCs排查整治,开展储罐、汽修行业VOCs专项整治,推广LDAR平台管理,提升治理水平。严格落实点位长履职规定要求,加强对空气质量排名靠后乡镇(街道)点位长警示、约谈,加大空气质量排名补偿、挂牌督办和微环境治理提升,推动属地责任落实。
记者了解到,“十四五”期间,苏州大气污染防治的总体思路是大气污染物和碳排放协同减排。“苏州目前正在谋划十四五期间大气环境质量稳定达标和碳排放达峰‘双达’工作,在产业、能源、交通等领域积极探索共同优化调整手段,实现协同减排。”该负责人说。(苏报融媒记者惠玉兰)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gangzx.com/zjgfz/155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