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课教研促成长张家港市第二中学大文
课堂教学是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为了进一步推进“责任课堂”教学改革,引领广大教师进一步深刻领会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提升课堂教学能力,加强各学科组之间开展互学交流,9月13日,二中大文科大理科听评课活动拉开帷幕。
本次活动由语文学科鲁康红老师进行展示,开设公开课《登幽州台歌》。
诗歌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难点。鲁老师敢于挑战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显示了她深厚的古文功底,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
责任课堂,精彩演绎
听课点评专业精辟
对于一堂课,我们既要吸取它的成功之处,也可以提出一些改进意见,力争做到尽善尽美。本次课堂展示后,相关领导和部分老师对本节课进行了专业的点评,对“责任课堂”理念又一次进行了诠释与领会。
顾燕燕老师主持
语文组宗华老师评课
古诗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的一个传统项目,也是语文教学的一颗璀璨明珠。学习诗歌,使学生具有优雅、有品位的浪漫情怀。诗歌教学中,鲁老师挥洒自如、妙语连珠,尽享语文教学之乐。感谢鲁老师的精心演绎,在这个秋雨淅沥的傍晚,带领我们一起领略诗意,共度美好时光。
鲁老师的课堂导入巧妙,能抓住学生的学点及预习时的痛点,然后转入指导学生朗读,指导赏析诗歌的方法逐步细化、具体,做得扎实有效。整堂课都体现了“以生为本”的理念,扎扎实实为学生学习语文服务:鲁老师指导学生“知人论世”,结合陈子昂传使学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作品风格,为学生理解诗歌做足铺垫。后来又引入诗歌的对比阅读,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自我感悟、小组交流、主动展示;教师的适时点拨、引导联想或想象可谓是画龙点睛。
总之,鲁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课堂组织能力突出、教学方法鲜活灵动,能体现责任课堂的积极样态,寓教于乐!
语文组朱琳老师评课
初一学生学习古诗要反复诵读,读准字音,读出节奏,读出韵律,感受诗歌的声韵美。在这节课上,鲁老师多方位的让学生朗读,有小组读,自读,默读,大声读,闭眼读,比较读。形式多样,在诵读中自然感受了诗词之美。
本诗是一首登临诗。登临诗有它自己独有的步骤,登上什么地方,看到什么景色,想到什么事情,抒发什么感情。鲁老师也确实是按照登临诗创作的一般步骤来讲,一登高之景色,二登高之情,三登高识其人,到最后识人环节,适时插入了作者的背景,受到排挤,遭人陷害,那么学生讨论就自然得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之感。
在这节课上,学生被启发的很有话讲,思维也比较发散。老师的板书内容都是由学生讨论发言,然后由学生的答案而来,这一点学生调动的比较好。
在比较诗词的环节,第一和第二首诗是探讨语言和句式,这两个比较容易能够发现。第三首诗的改写是对主旨的升华。此时,鲁老师适时的提出了先时间再天地,把人放到最后,才能够体现出人的一种孤寂之感,适时的加深了文章的主题,让学生也能够容易理解。
整个诗词教学的过程,由浅入深,由易及难,教学环节清晰,教学姿态亲切。
语文组韩天奇老师评课
《登幽州台歌》是七年级下册的古诗文,鲁老师立足于学生学情,以语文素养的提高为出发点,以引领者、合作者的身份带领学生走进文本。纵观整节课,亮点纷呈,值得我学习。
首先,鲁老师将朗读贯穿在课堂之中,第一次朗读检查课前预习,解决生字词,第二次朗读注重朗读技巧,穿插平仄知识,第三次朗读思考陈子昂登幽州台时的所见所感,第四次朗读是在文章讲解后的情感升华。教学内容安排合理,层次性强。
其次,鲁老师教学环节设计巧妙,在对诗歌赏析过后引出写作背景,使得学生更能够感同身受,体会情感。延伸出的三个版本比较更是使得课堂丰富多彩。
再次,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小组合作、责任课堂的模式,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最后,鲁老师教学语言生动形象,具有感染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课堂教学效率高。
英语组肖静老师评课
鲁老师教学基本功扎实,富有亲和力,课堂上既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gangzx.com/zjgny/164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