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ldquo苏南边角料rdquo
40年前,作为“苏南边角料”的沙洲县是一块贫瘠的土地。改革开放40年来,张家港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扶摇直上,创造出了令人瞩目的县域发展奇迹。
筚路蓝缕40年,张家港平均经济增长速度高达18.7%,地区生产总值由年的3.2亿元增至年的亿元,并连续13年稳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前三甲,共获得多项国家级荣誉称号,实现了从“边角料”到“明星城市”的飞跃,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壮阔历程中镌刻下了鲜明的印迹。
走进张家港,人们会轻易找到张家港飞速发展的答案:这里有把永不熄灭的精神火炬!“团结拼搏、负重奋进、自加压力、敢于争先”,在“张家港精神”的激励下,张家港人在经济转型中负重前行,以一往无前的气概和奔腾不息的干劲,创造了令人折服的张家港速度,被《人民日报》誉为“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
敢为人先只争朝夕
打通城市交通大动脉
年,小平同志发表南巡讲话。这年1月7日,56岁的秦振华破格担任张家港市委书记。
当时张家港的条件很差,财政可用资金只有万元。秦振华认为,人穷,不闯不行,在“闯”字之外,还要“虚心向人家学习”。上任才个把星期,秦振华就带领多人组成的考察团南下广东取经。
“大路大发,小路小发,无路不发。”顺德县委负责人的一席话对秦振华触动太大。归来前,秦振华就在白云机场停机坪紧急召开市委常委会会议,并打电话把筹备建设张杨公路的任务传达到张家港,“一刻也等不及了!今天就筹备!”。面对资金严重短缺、工程量浩大、施工难度极高等重重困难,秦振华咬定目标绝不言弃,“一个一个解决!”。
短短一年时间,全长33公里双向六车道的张杨公路建成通车,打通了港城东西交通的大动脉,构建了港、市相连的枢纽。
▲年的张杨公路(时称杨鹿线)
▲年的张杨公路
除了“把路修宽”外,广东之行还为张家港的发展确定了另外两个重大问题。一是更加坚定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利用长江岸线和港口码头带动经济发展;二是确定要抓规模企业、规模经济,发展一批龙头企业。
创造条件抢抓机遇
建起首个县级保税区
年,张家港获得一个重要信息:国家要在江苏境内建一个内河港型保税区。对于张家港而言,这无疑是重大机遇,但省内南京港、镇江港、南通港的条件都优于张家港。“我们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上!先下手为强!”别人抓机遇时,秦振华是在抢抓机遇。
“这个‘金娃娃’一定要抢回来!”人的大会后,张家港拉开了大决战、大建设的帷幕:3个月,户村民动迁完毕;6个月,完成区内“五通一平”;9个月,保税区基本建成,创造了让人惊叹的“张家港速度”。10月16日,国务院批准张家港建保税区的公文正式下发。
▲年,张家港保税区成立
“以港兴市”的战略决策落到了实处,打开了张家港外向型经济的门户。在免税政策的吸引下,沿江迅速涌现了一批由世界强企业和跨国大公司投资的大项目,迅速崛起一批规模型企业集团。直到现在,保税区的企业仍占张家港经济总量的三分之一左右。
自加压力不留后路
铸就不灭张家港精神
秦振华刚一上任,就响亮提出两句话:一句话是“三超一争”,即“工业超常熟,外贸超吴江,城建超昆山,各项工作争第一”;另一句话就是后来叫响全国的“张家港精神”。
“三超一争”的提出,那真是石破天惊。因为常熟的工业是江苏省老大,每年产值八九十亿,张家港比它少三十几亿,吴江的外贸是全国“十连冠”,每年基本上都在六七个亿,而张家港不超过一个亿,昆山的城市建设也是全国先进。也就是说,张家港要“超”的,是江苏省最优秀的三个县市。除此之外,还要“各项工作争第一”。
有老干部担心秦振华“上了马背下不来”,建议他把“三超一争”改为“三赶一争”,为自己留条后路。但秦振华坚决表示“不回头”。
“为什么当时要提出‘三超一争’?还不是因为‘穷’!上任之初全市财政收入2.25亿元,可用财力万元,除了用于农田水利、修桥补路、学校建设等公共事业的0万元,还剩万元发工资,还得勒紧裤腰带!”老秦书记重重地用手敲了敲桌子,“我们摆了擂台,以当时的实力,好像有点自不量力,但不这样,我们张家港只能永远落在别人后面,那我就有愧老百姓的信任!不过我敢于提出‘三超一争’,也有一个原因——我们有底气,我们拥有坚强团结的市委领导班子,拥有防风避浪、不冻不淤的天然黄金良港。”
在“张家港精神”中,秦振华认为最核心的一句就是“自加压力”。在他看来,自加压力是敢于担当的体现。同时,秦振华还设法“挑起竞争”,全市26个乡镇自找对手,结对竞赛,形成你追我赶的态势,充分调动干部的积极性。
在张家港精神的引领下,用人制度也出现了改革。当时张家港提出一切以实绩论英雄,“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那时的干部,基本上是1/3被提拔,1/3被平调,还有1/3退居二线或者免职。整个张家港的干部工作热情高涨,工作起来没有节假日,甚至没有白天黑夜之分。三年后,张家港已在苏州各县市发展评选中连续两年获得全部五个金杯!
在张家港的带动下,苏州其他县市也坐不住了,纷纷行动起来。年底,《人民日报》在头版头条发表文章称张家港在苏州放了一把火,把苏南的一池春水给搅动了,苏州一下跃起6只虎。同时也把张家港推上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境地。“张家港精神”由此出了名,成为江苏改革开放的“三大法宝”之一。
“张家港精神”也被视作精神文明建设中强大的推动力量。年10月18日,中宣部、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召开了全国精神文明建设经验交流会,地点就选在张家港。《人民日报》当天以《伟大理论的成功实践》为题发表了评论员文章,让“张家港精神”迅速走红全国。
距离“张家港精神”的提出已有二十多年,今天是否还有生命力?
秦振华的回答是“并不过时”。他认为,张家港精神与近年来中央多次强调的干部“担当”问题高度契合。随着环境的变化,张家港当年创业时期的一些具体做法,可能已不再适用。但是,张家港精神的内在气质一直值得弘扬,实干精神、拼搏精神、敢于担当的精神,始终贯穿于张家港的发展中。
砥砺前行全面发展
面向世界树立新对标
如今,改革开放初期一些“明星”县市沉寂了,但产生“张家港精神”的张家港却长盛不衰。
5年到年,张家港市连续13年稳居全国县域经济百强榜前三甲。年,张家港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亿元,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亿元,与撤县设市的年相比,分别增长了.9和.5倍。
社科院的报告指出,十八大以来的5年,张家港着力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这5年成为服务经济、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提升最快时期,传统产业正加速转型,沿江化工行业布局不断得到优化,同时新兴产业也在不断扩大,全市新兴产业产值占比达45.8%。其中,新材料产业产值占苏州的三分之一、江苏省的十分之一,成为拉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
经济在发展,张家港的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领域也在全面发展,其城乡一体化建设一直走在前列。二十多年前,张家港曾就城市建设提出“白天新加坡,晚上小香港”的口号,现在,这一理想已基本实现。
不断给自己设定目标的张家港,现在又把总体要赶超的目标对准了世界先进地区,在最新的张家港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到年,主要发展指标要达到发达国家或地区当前发展水平,到年要达到他们的同期水平。
面向未来,人们有理由相信,在“张家港精神”的感召下,这座奋进的城市一定能够继续勇立潮头,在新时代创造新的辉煌!
图文来源:张家港城事
往期精彩回顾83岁秦振华纵论解放思想:“张家港当年也守规矩不乱来!”
张家港市锦丰镇:大走访出实招“接地气”——党群睦邻坊,服务零距离
张家港:积极融入长江经济带共建共享发展大空间
“江苏大走访”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gangzx.com/zjgtw/131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