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港人才网我被HR劝退了,因为抑郁

治好白癜风费用 http://baidianfeng.39.net/a_xcyy/141127/4525518.html

前不久,发生了一件事,我为此痛哭了整夜。我参加了外企的管培生校招,年薪30万,海外办公。拿到offer的概率为0.1%。铆足了劲的我,从上万名候选人中脱颖而出,成为了千里挑一的优胜者。可最终公司将我拒之门外,收回了我的offer。他们的理由是:「我患过抑郁症」。“我患过抑郁症,但完全康复了。”终面时,我分享了抗抑史,心想也许自己的经历会打动面试官。殊不知,一番坦诚却换来这样的下场。难过之余,我也满心的困惑:抑郁症,就算治愈了,也是人生污点吗?

1

你介意我是抑郁症患者吗?

原本以为是自己运气不好,遇到不讲理的公司,才吃了闭门羹。可当我翻阅了网络新闻后,才意识到,我的遭遇,并不算个例。教龄20余年的乡村教师左某,患上抑郁症后,向单位请病假在家休养期间被湖北教育局辞退。学霸袁某硕士期间患抑郁症,痊愈后遭公司解雇,导致病情复发,试图吞药轻生。某互联网员工向公司交代抑郁症病情后,被人资部劝退。……类似的新闻,太多太多。输入「抑郁症」,就能在搜索结果里看到「辞退」、「劝退」,触目惊心。为什么一定要劝退呢?就因为他们是抑郁症患者吗?被劝退的左老师在职时,是学生眼中的好老师,尽心尽力、兢兢业业;袁同学在被解雇前,多次发表论文、成功申请专利。但坦白了抑郁症患者的身份后,连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就被否定了。虽然早就知道在职场寻求理解是件奢侈的事,但如果一个人在职场主动地坦白自己是/曾是抑郁症患者,我们是否可以用更温柔的方法去对待他,而不是一句冷冰冰的劝退?这个问题,我问过很多朋友,能感觉到他们对和抑郁症患者共事,多少有一丝犹豫。但好在也不是所有人都把抑郁症患者拒之门外。在互联网大厂做HR的朋友告诉我:“抑郁症只能是一个筛选因素,用抑郁症去否定一个候选人,是不专业的。重要的是,ta患病的原因、是否尝试自救、如何看待自己的病情、从抑郁症经历里学到了什么。”这一刻,我无比的感激。有人愿意给予我们机会。也许我们曾被彻底地击倒过,有人一直沉落在黑暗,但也有人为了重看到太阳,拼命地拨开眼前的乌云。这些生命,值得世界的温柔善待。就像我,治愈后比患病前更懂得向上而生。

2

抑郁症的反面是什么?

还记得我病情最严重时,不夸张,挺像行尸走肉。醒着的每一秒都觉得无比漫长。无法集中精神学习、凡事逃避为上、热爱的事不再热爱。但我选择拽着微乎其微的求生欲,和脑子里的情绪怪物一番大战。三年后,我终于再次感受到「活着」的幸福。也许是太久没尝到生命的甜头,当再次拥有它时,倍加珍惜。同时,更坚韧、乐观、豁达地生活。我相信,蛮多抑郁症患者有相似的经历。我们不仅战胜了病魔,也被赠予了黑色生命力。那是「经过巨大的压力、逆境和/或创伤的,并度过、幸存下来的人,展现出来的力量。」这股力量有多强大呢?前不久我看的纪录片「我们如何对抗抑郁症」中,主人公们给了答案。是广东少女子烨,在对抗抑郁症时,自告奋勇担任“渡过青春版”编辑部主编,创作出动人的文章、视频,帮助病友走出抑郁阴霾。是丧子母亲毛爱珍,走出极度哀伤的黑暗后,用坚强与乐观帮助更多的家庭。抑郁症带走了她的孩子,她却选择普及抑郁症,挽救别人的生命。是重度抑郁症患者乙辰在康复后,举办“药盒人”艺术展览。他带领病友展示抑郁症药物,并告诉社会吃药治抑郁不是一件羞耻的事。看到了么,抑郁症给他们施加病痛与折磨时,也赋予了惊人的勇气与生命力。让他们敢在世人面前摊开自己曾经的不堪、脆弱,重新探寻活着的意义,挽救病痛之下奄奄一息的生命。这些人值得尊敬与珍视,他们时刻能为他人注入生命力。突然想起在微博抑郁症超话里,时常刷到的帖子:字里行间,让我想起心理师吕旭亚的一句话:抑郁,是生命的一场温柔提醒。只有经历过心灵生病的苦,才知道要更有生命力地活着。以前总以为抑郁症群体会一直在抑郁的状态里,殊不知,不管是否康复,他们仍是一群能够传递快乐、力量的人。但也许是外界不够了解抑郁症,这群人仍被贴上「脆弱」的标签。

3

抑郁症康复患者需要什么?

说实话,从患病、病情恶化、康复,再到现在,我从没觉得自己脆弱。生病时为了不让家人、朋友担心,自己去接受治疗;恢复时,在实习时也隐瞒自己的病情,做出不少让自己、家人为之骄傲的成绩;就连这次被公司拒绝,也只是哭了一晚后,第二天将它彻底翻篇。但唯一没放下的,是久违的病耻感。我不敢再向别人提起自己的病史,也开始介意自己曾是抑郁症患者。但我深知自己没必要去承担这份压力。我只是曾经心灵感冒了而已,不应该在战胜病魔后又要面对外界的误解、特殊对待。对此,已康复的病友们有话想说:“我要的不是恋爱、好奇、排斥,而只是看正常人的眼光。”“下一次我在勇敢坦白身份时,希望有人对我说「你能走到今天已经很棒了」。”“花点时间听听我的故事吧,我和你想象中的不一样。”……是啊,抑郁症不是,也不应该认为是我们的人生污点。人的一生,总有会经历病痛、跌落谷底的时候,那些挣扎着爬起来,跌跌撞撞往前走的人,即使还没有走到下一个山顶,也值得被尊重不是吗?突然想起「丈夫得了抑郁症」的结局里,干男和晴子将抗抑经历画成漫画,终于得到了那些曾不解、误解抑郁症的人的一句:“谢谢分享。”也许现实不像电影那般美好,但我们期待着有一天,可以毫无顾忌地说出“对,我患过抑郁症。”

据统计,全球的抑郁症患者超过3.5亿,中国高达万人,占总人口4.2%,相当于人中就有4名抑郁症患者。抑郁症,正在成为中国的第二大疾病。社会快速发展,大众对压力、负面情绪的不重视,让抑郁症成为这个时代的特殊符号。作为一名已康复的抑郁症患者,我想呼吁社会对抑郁症患者,无论是否康复,多一份正视与尊重。欣慰的是这些年,越来越多的抑郁症纪录片、电影、新闻的出现,让抑郁症一点点去妖魔化。同时,抑郁症群体,也正在被更多人看见、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gangzx.com/zjgtw/1632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