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预告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11月30日的《行风热线》上线单位: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周国彪带队走进直播间,医院携手基层建医联体等话题与您互动交流,欢迎您的收听!
部门快讯:
近日,我市印发《金华市区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试行)》。自方案印发之日,我市市区区域的卫生计生局及市直各医疗单位都将执行该方案。
医联体是什么?又能对分级诊疗起什么作用?医院月门诊量小据调查,分级诊疗最大的问题是市民不愿去基层医疗机构。“大医院有知名医师队伍,医疗设备齐全。”“医院软硬件好不好?能治病吗?”在看病选择时,不少市民都持有这样的观点。有调查显示,近七成受访者不信任身边医院的水平,并表示在目前的分级诊疗体系下,不会选择医院。今年4月17日,因为儿子得了流感高烧反复,市民张先生带医院,但当张先生拿着病历卡走进儿科急诊室时,才发现一大群人已经密密麻麻地围着医生,儿子要看上病,还要等上一段时间。张先生一问,全是和自己一样,因为流感,带着孩子来看病的。“那段时间,我们平均每天接诊余号病人。”医院儿科门诊主任吴绿仙说,医院的儿科急诊,门诊这边也压力颇大,“和去年同期相比,接诊人数翻了一倍。”在采访中记者发现,医院人满为患不同,各个社区的医院可谓冷冷清清。“平均每天接诊人数在15人左右。”婺城区城东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张开颜说,目前卫生服务中心设有全科医疗科、中医科、预防接种科三个科室,共有5名坐诊医生。如果按照每月30天来计算,城东街道这个医院一个月的门诊量甚至都抵不过儿科门诊一天的量。“其实我们这里在采血、化验等设施方面都很齐全,医院里能诊治的常见病,在我们这里都可以获得很好的治疗。”张开颜说,由于场地限制,虽然中心科室少,但应付流感等这些常见病还是绰绰有余的。医联体将医疗资源再下沉“成立了医联体这一体系,就是为了将优质医疗资源再向基层倾斜。”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综合改革,更好地发挥区域医疗服务体系整体效益,促进市区医疗卫生事业可持续发展,按照相关要求,结合市区医疗机构设置现状,我市特制定了《金华市区区域医疗联合体系建设工作方案(试行)》。简单说来,医院抽调专家,定期到基层医院坐诊,如遇大病重病,将享受“医联体”内优化检查绿色通道,医院就诊。据介绍,医疗联合体系(医联体)建成后,会在现有医疗机构布局基础上,结合群众就医需求,构建以区域医联体为核心,层级清晰、功能明确、各级各类医疗机构密切协作的新型城市医疗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连续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根据市区医疗资源情况,兼顾现已形成的合作关系,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分别组建医院、医院、医院、医院、市妇保院、医院、医院为核心的7个医联体,组成市区纵向医疗联合体系。例如医院就将与婺城区的城东、城中、城西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及汤溪、箬阳、塔石等13家基层医疗机构合作,成为一个医联体。“医联体这一体系建立后,大医院的优质医疗资源将继续往基层倾斜。”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各医联体将选择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为主,在基层开设联合病房或者专科门诊。开设联合病房要求选派的管理和医务人员须在3人以上;开设专科门诊的要求每周开诊时间保持在半天以上。派驻人员原则上不低于全院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医生数的5%,选派医生中具有中级以上专业技术资格人员占比不低于80%。签约医师能获更多号源“医联体是壳子,更关键的还是医疗服务人才队伍的搭建。”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医联体内将组建全科医师+专科医生的签约医生团队,以团队组合形式开展签约服务,基层全科医生为签约责任人。专科医生团队覆盖绝大多数临床科室,切实保证签约服务所需专业人员。签约服务团队的专科医师主要承担签约对象的接诊、会诊任务,负责院内沟通协调,为上转的签约对象做好门急诊和住院医疗服务。“为保证团队权威与水准,专科医师团医院的主治及以上医师组成。”据介绍,一旦基层的签约医师需要请求专科医师会诊或转诊,患者就可以凭《双向转诊单》享受免挂号手续就诊,“专科医师不得拒绝接诊,如果遇特殊情况不能接诊,医院的全科医学科或指定科室对接,为患者建立绿色通道。”“医联体的初衷,是通过把医院医院专科医疗串联起来,医院的医疗技术辐射到基层医疗机构,从而提升医疗效果。”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医联体建立后,医院逐步实现除急诊外以接收下级转诊病人为主。所以,医院让人头疼的事情,也将更多地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解决。据了解,不仅是医师团队,我市推行的医联体方案中,还将专家医院中的优质资源向基层倾斜。按照印发方案,医联体内部将优先向签约医生开放资源、分配号源。也就是说,如果市民初诊选择在基层医疗机构,经诊断需要上一级专科医师进行会诊或转诊的,将更易获得优质医师号源,从而获得更好的医疗服务。
直播-
转载请注明:http://www.zhangjiagangzx.com/zjgtw/5589.html